塔利怪物(學名:Tullimonstrum)是一種分類不明的形狀怪異的軟體海洋生物,大約在3.09 - 3.07億年前的石炭紀生活在淺熱帶沿海水域。以在1958年首次發(fā)現其化石樣本的業(yè)余化石獵人弗朗西斯·塔利命名。它是一種已滅絕的兩側對稱的動物,目前僅有一種已知的物種,也就是尋常塔利怪物(Tullimonstrum gregarium),最大的塔利怪物體長在30厘米左右。
塔利怪物化石
塔利怪物的化石只產出于美國伊利諾伊州東北部一個煤礦,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未曾出現過,因此,在1989年被命名為伊利諾斯州化石
塔利怪物化石
作為一種軟體動物化石,塔利怪物不但很難辨認,對它的分類目前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目前只能確定它屬于動物界-真后生動物亞界-副同源異形基因動物-兩側對稱動物。真后生動物(Eumetazoa)是指所有具有細胞組織的動物,動物中只有多孔動物門不屬于真后生動物;副同源異形基因動物(ParaHoxozoa)是真后生動物的一個演化支,包含扁盤動物門、刺胞動物門與兩側對稱動物,為櫛水母動物門的姊妹群;兩側對稱動物(Bilateria),又名左右對稱動物,在舊時的分類體系中與輻射對稱動物(Radiata)共同組成真后生動物(Eumetazoa,棄用分類)。
塔利怪物復原圖
2016年,一項對1200多塊化石進行的詳細分析,從多個角度提供了關于該物種殘骸的見解。此項分析證實,它和像鰻魚一樣的被稱為七鰓類的動物存在關聯,相關成果發(fā)表在頂級期刊《自然》上。該研究首次發(fā)現,塔利怪物擁有魚鰓和被稱為脊索、像脊椎一樣的靈活桿狀物。這些解剖學特征使“塔利怪物”像如今的七鰓類動物一樣,成為脊椎動物。“塔利怪物”的眼睛位于兩個遠離其身體的眼柄末端。研究人員推斷,當獵物位于其長有牙齒的鼻子的桿狀脊椎附近時,較原始的眼睛會幫助它獲得獵物的三維視圖。
塔利怪物復原圖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為探究“塔利怪物”的身世之謎,詳細研究了日本多家博物館收藏的150多塊“塔利怪物”化石。他們用3D激光掃描儀收集所有這些化石表面形狀的3D數據,還用X射線顯微斷層攝影技術拍攝了“塔利怪物”吻部類似牙齒的結構。
研究人員發(fā)現,“塔利怪物”身上此前被認為是肌節(jié)、腦、鰭條等的結構,與脊椎動物的這些結構有著明顯不同的特征,因此他們推測,“塔利怪物”可能并不是脊椎動物,其分類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相關成果發(fā)表在《古生物學》期刊上。
盡管如此,塔利怪物目前仍然被歸類為脊椎動物,相關爭議還有待更多的研究來解決。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