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在長沙舉行的2025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上,第五屆吳征鎰植物學獎正式公布了獲獎名單。經評審委員會評選,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國家植物園南園)所長汪小全研究員獲成就獎,魯麗敏研究員獲創(chuàng)新獎。
汪小全研究員長期從事植物進化生物學和分子生態(tài)學研究,在裸子植物的系統(tǒng)發(fā)生、進化和生物地理學以及青藏高原植物進化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果。他帶領團隊重建了全球裸子植物科屬的進化框架,確立了種子植物進化樹中爭議最大的倪藤類的系統(tǒng)位置;揭示了松柏類的物種多樣性形成機制和分布格局成因,提出了“松屬中緯度進化博物館”假說,確定了銀杉、百山祖冷杉等多種一級保護植物的進化位置,開發(fā)了精準的銀杉產地溯源技術;解析了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qū)裸子植物的物種形成機制,揭示了長花馬先蒿、云南鐵杉等代表性物種的進化歷史和種群動態(tài),為青藏高原氣候和環(huán)境變遷研究提供了生物學證據;建立了全球杜鵑花屬首個高分辨率的進化樹,揭示了該屬適應多樣化生境的分子機制。他兼任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和秘書長、國家植物園副理事長等,推動了我國首個國家植物園的建立,牽頭建設了國家植物標本資源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科學數據中心等,為我國植物科學發(fā)展、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做出了突出貢獻。
魯麗敏研究員為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期從事植物生命之樹重建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綜合植物分類學、進化生物學、生物地理學等多學科數據和方法,解析了重要資源植物類群葡萄科的多樣化進程與適應性進化機制,揭示了我國被子植物時空演化格局、多樣性保護空缺與滅絕風險機制,闡明了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qū)多樣性格局并提出了保護方案。這些成果為植物資源開發(fā)利用奠定了基礎,為進一步完善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制定針對性保護策略提供了科學支撐。
本屆特別新增設新銳獎,以獎勵入選“中國植物學會青苗人才成長計劃”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國家植物園南園副研究員郭曉玉、郭仲龍、閆慧莉以及特別研究助理何雨晴、龐肖杰獲本屆新銳獎。
吳征鎰植物學獎于2016年7月12日開展吳征鎰百年誕辰紀念活動時,由中國植物學會和云南吳征鎰科學基金會聯(lián)合設立,獎勵在植物學基礎研究、植物資源可持續(xù)利用、植物多樣性保育及生態(tài)系統(tǒng)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和重要創(chuàng)新成果的植物學科技工作者。該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設成就獎1名、創(chuàng)新獎2名,新銳獎若干。
人民網新聞鏈接:
http://yn.people.com.cn/n2/2025/1013/c372456-41378283.html (汪小全:科學無捷徑唯有扎根大地才能結果)
http://yn.people.com.cn/n2/2025/1013/c372456-41378288.html(魯麗敏:為植物繪制“家譜”)
http://yn.people.com.cn/n2/2025/1013/c372456-41378308.html(這12人獲第五屆吳征鎰植物學獎新銳獎)
編輯 | 韓藝
審核 | 梁鵬鴻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