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古樹名木資源豐富,共有古樹名木50.64萬株、古樹群796個,其中柏、松、國槐、梨、棗、板栗等樹種較多。
近年來,河北省大力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從保護古樹名木及其生境入手,實施“一樹一策”“一群一策”救治,深入挖掘古樹文化內涵、加強宣傳,提升公眾保護意識,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強化部門協(xié)調,凝聚多方保護合力。
2023年,承德市豐寧縣五道營鄉(xiāng)四道營村1005年樹齡的油松、邯鄲市涉縣固新鎮(zhèn)固新村2000年樹齡的國槐等6株古樹入選“全國100株最美古樹”,趙縣古梨樹群、大灘林場云杉古樹群等4個古樹群入選“全國100個最美古樹群”。
河北省林草局于2025年初啟動了“河北省古樹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繁育”項目,在省內廣泛開展古樹資源調查,重點就國槐、側柏、青檀等古樹種質資源進行收集、保存與繁育,建立古樹種質資源收集圃,形成古樹繁育技術規(guī)范,開展古樹保護宣傳與培訓?,F(xiàn)收集保存了古樹種質資源20余份,建立了古樹種質資源收集圃1處、面積3300余平方米,保存有側柏、銀杏、青檀等古樹幼苗300余株。
河北省林業(yè)和草原科學研究院園林綠化研究所所長、項目負責人任啟文表示,為了持續(xù)加強古樹名木保護,下一步將重點開展三方面工作。
一要強化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依托古樹繁育項目,重點收集國槐、側柏、櫟類等主要樹種和流蘇、青檀等特色樹種種質資源,逐步擴大收集范圍;集成播種、扦插等繁育技術,形成標準化繁育技術規(guī)范,建立健全古樹基因保存與擴繁體系;挖掘長壽及抗逆基因,解析古樹環(huán)境適應機制。
二要研發(fā)古樹搶救復壯技術。建立古樹多維健康診斷評估體系,研發(fā)根系活化、樹體外科等低干擾、高適配保護技術,集成古樹與生境協(xié)同優(yōu)化模式,推進古樹智慧化監(jiān)測平臺建設,構建“健康診斷—科學復壯—精準保護—跟蹤監(jiān)測”搶救復壯技術體系。
三要深化古樹保護科普宣傳。依托河北省古樹名木種質資源基地等平臺,大力開展古樹保護科普宣傳、實踐體驗活動,生動解讀古樹的生態(tài)、文化、科研價值,講好古樹故事,弘揚古樹文化,持續(xù)提升公眾保護意識。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鄧運川
版權聲明: 1.依據(jù)《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jù)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