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美食、風俗之外,一個地方最鮮活的文化密碼,莫過于地名。宣漢鄉(xiāng)鎮(zhèn)地名,本身就是一部活著的歷史:承載著山水形貌、銘記著先賢足跡、標記著大地脈動。這些名字,無聲地訴說著這片土地的根脈與記憶。
清代嘉慶年間建場,因境內有幾株大芭蕉樹而得名,后歷經行政變更沿用此名。
因街旁曾有多株大柏樹得名,反映了當地植被特色。
清乾隆年間建場,因境內三個山包各有一廟、三面環(huán)坡,故名三墩城。
鄉(xiāng)名源于場鎮(zhèn)小地名大樹子處一棵4人合抱的百年山漆樹。
曾用名金光公社,因一場大火災將場鎮(zhèn)化為灰燼、燒得“金光”得名,后因其境內歷史上的八廟場、龍安場均是商賈重鎮(zhèn),遂各取一個字即為“廟安”。
漢初名將樊噲曾在此屯兵戍邊,為紀念其修棧道、駐軍功績,地名沿用至今。
相傳三國時張飛策馬躍過沙溪河攻取巴州,后人稱此地為“馬渡關”。
清嘉慶初建場,傳說古有毛狀元兄妹住此,故名毛壩。
以境內佛教寺廟“普光寺”命名,反映宗教文化影響。
因鎮(zhèn)內有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橋“天生橋”得名。
清嘉慶十六年建老君場,因街東石頭像鐵匠用的爐子、墩砧,而鐵匠始祖是太上老君而得名。
初因境內的“黃金寺”命名為“黃金坪”,曾改為“黃金口場”,經時代及水利運輸發(fā)展遷至現場址,民國時期更名為黃金鄉(xiāng),后改為黃金鎮(zhèn)至今。
明朝建場,因境內有一豐盛山命名為“豐盛”,清改名“峰城場”。
清乾隆初建清溪場,因河水清澈見底得名。
1914年前宣漢縣舊稱“東鄉(xiāng)縣”,此名沿用歷史區(qū)劃。
清嘉慶建場,名“官渡”,1932年改場為鄉(xiāng),1959年改名“新華鄉(xiāng)”,2002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
這些地名不僅是地理標識,更承載了宣漢的自然記憶(如芭蕉、柏樹)、英雄史詩(如樊噲、張飛)、民間信仰(如老君、普光)以及族群變遷(如土家族鄉(xiāng))。它們像一把把鑰匙,為我們打開理解這片土地的大門,讓每一條鄉(xiāng)間小路都回蕩著歷史的腳步聲。
宣融綜合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