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黃鼠:別名北極鼠_北極地松鼠,為嚙齒目、松鼠科、黃鼠屬哺乳動物,原產于北美洲加拿大、亞洲俄羅斯。野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開放苔原、森林、河谷、草原、草甸、沿海沙洲,也出現在人類居住區(qū)的郊外。1825年命名,共13個亞種。與土撥鼠親緣很近,因其毛皮質地優(yōu)良,是地區(qū)貿易的重要產品,受到了狩獵的威脅。棲息地的退化和牲畜數量的增加,及過量放牧,水源枯竭和氣候干旱,也威脅到了它的生存。
吉尼斯認證,世界上冬眠時間最長的嚙齒動物,冬眠期長達九個月。冬眠時,核心溫度、心跳大幅下降,血液溫度可達零度左右,體溫可下降至-3℃,是哺乳動物中,已知自然體溫最低的物種。它還是地松鼠家族中,體型最大的成員之一。
北極黃鼠形態(tài)特征
頭體長22-36cm,尾長8-16cm,重500-1120g。體型和普通松鼠類似,頭頂較平,鼻子和眼睛黑色,鼻子和附近的部位向前突,有頰囊,在吃東西時有膨脹的外觀。毛色黃里帶黑,棕色的皮毛點綴著白色斑點。每年兩次換毛,隨著冬季的來臨,毛色通常更為紅褐色,質軟,春季為灰棕色。有適應挖掘和快速移動的短前肢和后肢,前后肢間無皮翼。爪子小而尖,有軟底腳墊,提供了極好的抓地力。
北極黃鼠生活習性
白天活動,清晨最為活躍,每年春、秋季換毛。挖掘復雜的洞穴系統(tǒng),深達1m,沒有垂直通道。喜歡成群居住在一起,比較常見。眼睛周圍的光色環(huán),使它具有廣闊的視野,更容易看到潛在的威脅。圍繞嘴的四周有觸摸敏感的胡須,有毛茸茸的尾巴,比松鼠的較短,但當它跳躍運行時,可以起到平衡作用,睡覺時也做“毯子”用。
北極黃鼠飼養(yǎng)方法
主要在地面上活動,打地洞居住。雜食性,主要以植物為食,有時也吃昆蟲、腐肉或其他小動物。春季主要以漿果、蘑菇、地衣、苔蘚為食。夏季以牧草、苔原植物、種子和水果為食,有貯備食物越冬的習性。像松鼠一樣,會利用頰囊將食物運到洞穴地道里儲藏進來,冬季以貯存的堅果及干燥的草為食。10-3月進入休眠。
北極黃鼠雌雄分辨
雄鼠體型大于雌鼠。
北極黃鼠繁殖方式
第2年開始交配,每年產仔2-3次,一般在4、6月產仔較多,每次產仔數為6-8只,有時多達14只。
原文鏈接:https://sbike.cn/b/beijihuangshu/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