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至7日,2025“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將在春城昆明啟幕。這場盛會將匯聚“全球南方”磅礴力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論壇舉辦地——云南,這片被譽為“動植物王國”的神奇土地,正以其無與倫比的生態(tài)稟賦,為這場全球對話提供著最生動的現實注腳。
作為全球十大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qū)之一——東喜馬拉雅地區(qū)的核心區(qū)域,云南的生物多樣性之豐富冠絕全國,在這片萬物共生的秘境中,亞洲象,亞洲大陸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不僅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更成為連接人與自然、溝通中國與世界的情感紐帶。
值此高端論壇即將召開之際,云新聞客戶端推出系列特別策劃,我們將以亞洲象保護這一“云南樣本”為切口,向全球南方伙伴全景展現云南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領域的創(chuàng)新實踐與顯著成效。從熱帶雨林中的生命護航,到科技賦能的智慧守護;從跨境聯動的“朋友圈”共建,到生態(tài)紅利惠及民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給大家講述一個關于尊重、守護與共享的“云南故事”,為全球南方國家共謀綠色發(fā)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可觸可感的“云南智慧”與“云南方案”。本期,我們一起關注“象”往云南——大象的朋友圈,從這里開始。
4年前,一群來自西雙版納的野生亞洲象,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短鼻家族”,經過多天的“任性遠行”,一路北上,跨越數百公里,云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程科學監(jiān)測、柔性引導、保障人象安全,最終,象群平安返回適宜棲息地,它們的“生態(tài)之旅”引發(fā)了全球“圍觀”。
2021年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縣境內拍攝的象群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這場舉世矚目的生命護航,成為了國際社會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窗口,更是“美麗中國”遞向世界的亮麗名片。從出圈到歸巢,云南的人們一路護象、全程記錄:大象玩泥巴、大象戴草帽、大象開水龍頭、大象打架、大象滑滑梯、象寶吃奶、幼象泥巴浴這些畫面,萌翻了觀眾,溫暖了世界。時光荏苒,象群安然“回家”已逾4年,但中國踐行生態(tài)文明、守護野生動物的腳步從未停歇。國家自然資源部門、林草部門和各級政府持續(xù)推動亞洲象等旗艦物種保護工作高質量發(fā)展。
2021年在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qū)夕陽彝族鄉(xiāng)拍攝的野象資料圖。新華社發(fā)
云南的“象”往,遠不止于一次護航。在守護亞洲象的全球行動中,云南不僅是參與者,更是推動者與創(chuàng)新者。從紅外相機實時監(jiān)測、無人機巡航追蹤,到人工智能識別象群行為、衛(wèi)星定位預警人象沖突,科技正深度融入亞洲象保護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云南西雙版納密林間,一張由科技編織的“護象網”正在升級,日夜守護著野生亞洲象群與村寨居民。紅外相機、無人機組成“千里眼”,后端平臺化身“最強大腦”,這套亞洲象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用數據與算法,實現了“人隨象走、象動人知”。
監(jiān)測員正在用無人機觀察亞洲象活動情況。新華網記者 徐華陵 攝
更令人矚目的是,“電子圍欄 生態(tài)廊道”的智慧保護模式,在關鍵遷徙路徑上建設生物走廊帶,并通過智能感應系統(tǒng)引導象群安全通行。這些技術成果不僅服務于云南本地保護實踐,更通過瀾湄合作、亞洲象分布國圈養(yǎng)象管理專題討論會等平臺,向區(qū)域伙伴開放共享。
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的救助象“羊妞”正在野外活動。新華網記者 徐華陵 攝
就如在印度,有關機構進行了全國范圍的大象走廊搜尋,并在全國范圍標記了101條天然的大象走廊。一些大象保護組織通過購買土地,在村莊中劃出保護區(qū),讓村民自愿異地安置,讓出部分人類居住地,進一步拓寬“大象走廊”,保障大象和其他野生動物的正常遷徙。
亞洲象的每一次安然遷徙,背后都是一整套生態(tài)文明制度體系的支撐。云南以象為媒,探索出一條生態(tài)保護與民生改善協(xié)同共進的綠色發(fā)展之路,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云南樣本”。
2024年拍攝于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勐養(yǎng)片區(qū)邊緣活動的亞洲象阿寶資料圖。新華社發(fā) 胡超 通聯
在西雙版納和普洱,政府推動建設“大象食堂”,種植象草、甜竹、粽葉蘆等大象愛吃的植物。各地“大象食堂”紛紛迎來象群“光顧”,不僅為野象補充了食物,也減少了象群進村采食帶來的風險。同時,云南還實行政府購買保險,對野生動物肇事損失進行補償。云南省林草局介紹,亞洲象取食、破壞較嚴重的主要農作物保險補償單價已接近市場平均價。2024年,云南野生動物公眾責任保險投入1億余元,其中亞洲象分布區(qū)約占65%。
“然然家族”和“短鼻家族”象群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大渡崗鄉(xiāng)活動時,一輛復興號列車從山腳下的中老鐵路上駛過。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更重要的是,“云南樣本”傳遞出一種發(fā)展理念的深層變革:發(fā)展不是對自然的征服,而是與萬物的共生。在“全球南方”面臨發(fā)展與生態(tài)保護雙重挑戰(zhàn)的今天,云南的經驗昭示——綠色不是發(fā)展的代價,而是未來的支點。
大象的朋友圈,不只是地理上的棲息地連通,更是理念上的價值共鳴。當亞洲象悠然穿行于雨林深處,它們踏出的不僅是歸家之路,更是一條通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明新路。而這條路上,云南正與“全球南方”伙伴攜手同行,共同書寫屬于地球生命共同體的未來篇章。
(云南日報-云新聞 出品 策劃:謝煒 統(tǒng)籌:黃佳倫 張海燕 美編:潘彬瓊)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