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暑退秋生,萬物漸豐
處暑
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
今天我們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
第十四個節(jié)氣—— 處暑
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jié)氣。其名源于古語“處,止也”,意指暑熱至此而止,天氣逐漸轉涼。
處暑時節(jié),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氣候由熱轉涼,晝夜溫差增大,降水減少,空氣濕度逐漸降低。這一節(jié)氣反映了氣溫與物候的變化趨勢,體現(xiàn)出自然界陰陽轉換、萬物漸趨收斂的規(guī)律。
處暑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
處暑后氣溫轉涼,鷹、隼等猛禽感知秋氣,開始頻繁捕食鳥類、嚙齒類等獵物,且會將獵物整齊陳列在枝頭或地面,形似 “祭祀陳列祭品”,本質是為越冬儲備能量,也標志著秋季 “肅殺” 與 “收獲” 之氣初現(xiàn)。
二候天地始肅
清晨推開大理古城的木窗,不再是暑日的黏膩潮熱。風穿過周城扎染坊的竹竿,少了蟬鳴的聒噪,多了藍布摩擦的 “簌簌” 輕響;傍晚的洱海晚霞也變了模樣,不再是盛夏的濃烈火燒云,而是帶著清冷調的粉紫與橘紅,鋪在水面像一幅白族扎染淡墨畫。天地間的 “肅”,不是蕭瑟,是褪去喧囂后的通透。
三候禾乃登
“登” 意為 “成熟、登場”,處暑時節(jié),水稻、粟、黍等農作物進入成熟收割期,田野里稻穗彎腰、谷粒飽滿,豐收從 “期待” 變?yōu)?“現(xiàn)實”,是處暑最具煙火氣的物候,直接關聯(lián)著古人的農耕生活與糧食儲備。
順應天時 有序更迭
處暑時節(jié),暑熱漸退,涼意初顯,自然氣候由熱轉涼,晝夜溫差增大,萬物隨之步入收斂與更替的階段。
在此期間,民間順應天時,調整作息與衣著,注重飲食清潤,防范秋燥,體現(xiàn)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農業(yè)生產活動適時開展,秋收作業(yè)穩(wěn)步推進,田間地頭漸次呈現(xiàn)豐收氣象。
處暑不僅標志著氣候的轉換,更承載著人們順應時節(jié)、有序生活的智慧,展現(xiàn)出傳統(tǒng)文化中敬天應時的精神內涵。
養(yǎng)生:防燥、防秋乏,靜候秋安
處暑養(yǎng)生,關鍵在 “順秋氣”—— 既要防住 “秋燥” 的侵襲,也要化解 “秋乏” 的困頓。
飲食宜 “潤” 忌 “燥”
除了雪梨、銀耳等滋陰食物,大理處暑更要吃應季鮮物。蒼山雪梨去皮蒸食或和銀耳、冰糖燉煮,清甜潤喉;也能切片泡進三道茶的甜茶里,乳扇、核桃與梨香融合,滋補不膩。洱海魚也是佳品,砂鍋魚用蒼山泉水慢燉,加豆腐、菌子,鮮得醇厚;若覺乏力,吃幾塊乳扇,溫性的乳扇能補充能量。少吃辛辣、油炸食物,讓身體跟著秋氣一起 “收” 起來。
起居宜 “緩” 忌 “勞”
“春捂秋凍” 需適度,大理處暑早晚涼、中午曬,出門可帶件薄外套,避免著涼。早睡早起依舊重要,比夏天多睡半小時,緩解 “秋乏” —— 清晨適合環(huán)洱海騎行,或沿蒼山步道慢走,呼吸新鮮空氣,讓身體適應秋日節(jié)奏,切忌大汗淋漓耗損陽氣。
情志宜 “舒” 忌 “郁”
秋日易生 “悲秋” 之情,處暑后樹葉漸落更易感慨。不妨在大理古城找家臨窗茶館,點一壺蒼山雪茶,看窗外桂花慢慢綻放;或去喜洲稻田邊散步,聽稻穗碰撞的 “簌簌” 聲;也可學白族老人曬扎染,在藍布翻飛間,讓心跟著秋景慢下來,不被 “悲秋” 困住。
處暑至,暑氣止,萬物沉靜漸入秋。
山間層林初染,陌上柳葉輕黃,
風荷倦影低垂,暗蓄來年芳華。
稻浪翻金,遍野漸披秋色,
一葉知時序,風動見新涼。
處暑是夏的終章,亦是秋的起始。
至此,熱散涼生,天地清明;
至此,五谷豐登,人間向熟。
愿你在漸起的秋風里靜心守意,
于豐收的大地上踏實前行,
在歲月的更迭中,篤信希望與圓滿。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 |